重庆自然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评选

* 请为您心目中的“镇馆之宝”投票! 【请选择1-10项】
  • 1976年发现于重庆永川,至今仍是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侏罗纪时期生活在四川盆地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龙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迄今所知体型最小的剑龙,也是迄今为止重庆地区唯一发现的剑龙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中国最早发现的接近完整并命名的剑龙,也是目前亚洲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剑龙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中国人自己研究装架的第一条完整的恐龙,上世纪40年代在我馆(中国西部博物馆时期)首次对公众展示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2004年发现于江北大石坝,是继合川马门溪龙之后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大型四足植食性恐龙,中国早期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一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。
  • 一种生活在湖泊中的肉食性水生动物,发现于北碚澄江,是重庆本土第一具淡水蛇颈龙类标本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一种大型沧龙,身上覆盖着重叠鳞片的大型水生爬行动物,中生代的海洋霸主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哺乳动物的祖先类型。1965年发现于重庆万州,是最早发现的似卞氏兽类化石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亚洲最早发现的蜀兽类动物,原始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类,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之一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十分优美少见的菊石组合,由一件大型钩菊石、22件小型钩菊石和4件小型叶菊石组成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一种糕菊石化石,因表层具光泽间的绕射效应,呈现出独特虹彩,是加拿大国宝石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进化厅。
  • 重庆最具代表性的鱼化石之一,化石鱼形完整,立体感强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厅。
  • 产自阿根廷的高质量铁陨石,研究显示该藏品经过宇宙空间重力分异,有极高的科研价值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球粒陨石,产自广西南丹,是我国唯一有历史记载、又有实物保存至今的铁陨石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1954年6月降落于湖北随州,由我国科学家分类命名,是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目击陨石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这是一块硅化木化石的横截面切片,产自北美,是珍贵的古生物、古地质遗迹藏品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萤石晶体和毒砂晶体共生发育的晶体组合,萤石晶体发育极好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方解石单晶巨大且完整,晶体形态是稀有的立方楞状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产自非洲,晶洞内部有大量束状石膏晶簇发育,实属罕见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产自北美,巨大的单体铜单质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原岩构造,绿松石质地圆润典雅,造型优美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球厅。
  • 中国特有珍稀虎种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首位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环境厅。
  •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象征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CITES附录Ⅰ物种。1944年,大熊猫标本首次在中国西部博物馆(我馆前身)展出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。
  • 采集于上世纪50年代,是现有展出个体最大的一件野生中华鲟标本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厅。
  •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被列入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环境厅、重庆厅。
  • 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,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,被列为我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环境厅、贝林厅。
  •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特有物种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CITES附录Ⅰ物种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。
  • 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。
  •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CITES附录Ⅰ物种。曾因环境因素导致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仅有的7只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。
  • 全世界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,与狮子和鬣狗一起并列于非洲草原食物链的顶端。已处于濒危边缘,被列入CITES附录I。现陈列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贝林厅。
  • 植物界“活化石”,我国特有珍稀名贵观赏植物,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。采集于上世纪30年代,已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80余年。
加载中...
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,请重新刷新页面!